你對自己說甚麼?!

2011020110:00

人 一輩子聽到最多的話來自 ~ 自己 !

如果仔細檢查,將發現那些自我對話的內容大多是有毒的.....

我用心理學家艾里斯的理情治療ABC--->DEF做說明 :

一個人的想法 (belief)

決定他的感受 (emotional and behav□oral consequence)

而不是事件本身 (activating event)

人們習慣性的定義他所看到的事件

然後做出情緒反應

以至於多數人反覆的受情緒傷害

在痛苦的情感中常自認為是個受害人

卻不能意識到:若沒有自己的許可--沒有人能傷害自己.

落入受傷情緒的人要學會:

D駁斥干預 E效果 F 新的感覺

(disputing intervention) (effect) (new feeling)
例如,如果一個人在離婚後感到沮喪反應的,而是這個人對於失敗、
被拒絕或失去配偶所持的信念所引起的。艾里斯認為被拒絕與失敗的信念
(B)才是導致沮喪(C)的主要原因,而不是離婚這一實際事件(A)
因此,人要為製造自己的情緒反應和困擾負起責任。理情行為治療法的核心
在於教導人們如何改變直接導致其困擾情緒結果的非理性信念。
情緒困擾是如何產生的?乃是一個人不斷地對自己重複告知那些不合邏輯的
語句所造成的,例如,「我應為離婚而受責備」、「我是可憐的失敗者,
我做的每件事都是錯的」、「我是個沒價值的人」。
艾里斯反覆地指出「人怎麼想就會有怎樣的感覺」。
困擾的情緒反應例如 : 沮喪和焦慮,是自我挫敗信念引起的,
而這些信念是學習來的以及根據自創的非理性想法
ABC之後接著是D,也就是駁斥。
基本上,駁斥是一種科學方法的應用,
協助當事人向他們的非理性信念挑戰。
因為當事人可以學會理性的原則,
而這些原則可用來摧毀任何不實際而無效的假設。
艾里斯指出駁斥的歷程包括三個要素﹔偵測、辯論與分辨。
首先,當事人要學會如何「偵測」,以及「自我驚嚇」、
「自我貶抑」的信念﹔然後,要學習跟這些功能不良的信念「辯論」,
即進行理性與驗證性的質疑,使自己跟這些信念做激烈的辯論,
並得出不同的結論後表現出新行為。
最後,當事人要學習分辨非理性的信念與理性的信念。
雖然理情行為治療法使用許多認知的、情緒的與行為的方法
來協助當事人克服其非理性信念,但是非常強調這種駁斥歷程
除了在治療中進行之外,也要在生活中不斷地演練。
最後,進入E的階段,E就是效果,是較實際的部份,
指獲致新而有效的理性哲學,能以合宜的思考取代不恰當的思考。
如果我們成功地達成此境界,我們接著就會創造F
是一種新的情緒型態,不再感受到嚴重的焦慮或消沉,
能配合情境而有適當的感覺。所以,要想有較好的感覺狀態,
最好的方法就是開始發展一種有效而理性的哲學觀。

聖經教導我們要 :

4:23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或作:你要切切保守你心)

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發出。

保守--是檢查的意思--我們要隨時檢查自己是怎麼想得的,
而不是甚麼感覺...感覺常會因為環境而變化,
但若我們隨時檢查自己的心,並且正向的對自己說話,
(耶穌在十字架上最後一句話是 : 成了! 不是 : 完了! )
如此,基督的新生命才有可能成長在我們的裡面!
18:21生死在舌頭的權下,喜愛他的,必喫他所結的果子。
6:45善人從他心裏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
惡人從他心裏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
因為他心裏所充滿的,口裏就說出來。」
祝福每一位愛神也自愛愛人的弟兄姐妹都得著在基督裡的新生命: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分享林治平哥哥的一篇文章

◎總幹事的話 / 林治平

你看到了什麼?

看到的重要

上期光譜中,白培英董事長寫了一篇〈白內障摘除記〉,相信我們大家都讀過了,的確是一篇發人深省的好文章。最近幾個月,我也常常思想「你看到了什麼?」這個問題,也曾在不同的場合、以不同的例證、向不同的人分享這個相同的主題。這樣一路走下來,聽的人聽到了什麼,我不知道;但我知,獲益最大的人應該是我自己。

你看到了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問:「你如何看?你用什麼工具器材去看?」一個白內障病人所看到的,自然與手術摘除白內障以後看到的東西會有所不同。我自己也有類似的經驗,多年以前,因為我的左眼視網膜黃斑部病變,使得黃斑部上有一個小小的血塊,阻擋了我的左眼對所見影像的吸收能力。也就是說,如果我閉上我的右眼,只用左眼看人,則那人的頭部影像正好被我左眼黃斑部的血塊擋住,所以在我的左眼中所看到的人,完全是無頭的。在這種情形下,我能用我左眼親眼所見的影像,宣告人是無頭的嗎?當然不能!原因太簡單了,因為真實的情形是:不是那人無頭,而是我用來看人的左眼有問題。

所以要回答「你看見了什麼?」首先要問「你用什麼東西、什麼工具去看?」一旦看的工具用錯了,你所看到的影像自然也是殘缺不全、甚至全盤皆錯,豈能不慎?常聽一些現代人驕傲狂妄的大聲宣聲:「上帝?我從來沒有看過上帝,叫我怎能相信有上帝?」

但見講這些話的人,一付理直氣壯、得理不饒人的架勢,我想問的只有一句話:「你用什麼器具去看上帝?我們該怎樣看才能看到上帝?」聖經上說:「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才是靈。」耶穌說:「神是靈,所以拜祂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可嘆今日世人,誠如保羅所言:「被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心眼既瞎,便只好用有限的肉眼去看無限的上帝了,豈能如願?這就好像說,遠古的人類只能用肉眼去看,所看到的自然有限;近代科學發達以後,人類可以用顯微鏡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精微奧妙的小宇宙,也可以用望遠鏡、甚至發射到太空的哈伯天文望遠鏡,去探測無比浩渺偉大的宇宙星系的奧祕(近期以來,宇宙光連續推出「韓偉紀念講座科學與信仰」相關專題,配合太空總署(NASA)提供哈伯望遠鏡所拍太空圖片,每一篇文章、每一張圖片都令人大開眼界、刮目相看)。時至今日,沒有一個科學家能只憑肉眼就能觀察瞭解奈米世界、基因密碼,或宇宙萬象的奇妙複雜。是的,科學的大步跨進是因為人用以觀測宇宙萬象的工具有了重大的突破躍進,使人「看見」了更多的宇宙現象,他便不得不根據自己所看見的,走向另一個全新的旅程。同理,我們在用什麼工具看上帝?如果我們看不到上帝,是不是因為我們的工具用錯了?用肉眼看不到上帝是我們有問題,而不是上帝有問題。

你看到了什麼?的確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因為:
你看到了什麼決定你會做什麼;
你做什麼決定你會愛什麼;
因此,請注意:
看錯,就會──
做錯;
做錯,就會──
愛錯。

由此可見,「如何看?看見什麼?」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啊!

福音初始時期的看到

最近重讀思考約翰福音,對於「看」這個字,更有一番深深的體悟。約翰福音一章29至51節記載耶穌最初出來傳道時的情形。首先是約翰「看見」聖靈彷彿鴿子降在耶穌身上。約翰說:「我『看見』了,就證明這是神的兒子。」再次日,約翰同兩個門徒站在那裏,他「見」耶穌行走,就說:「看哪,這是神的羔羊。」並將自己看見聖靈降在耶穌身上的見證,重述一遍。那兩個聽見約翰見證的人,就跟從了耶穌。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著,就對他們說:「你們來看!」他們就去「看」祂在哪裏住。結果那兩個人便信了耶穌,其中一人是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在聖經中安得烈的名字只出現過兩三次,但他的重要性卻絕不可忽視。安得烈一信主,立刻找到彼得,對他說:「我們『遇見』彌賽亞了。」於是領他去「見」耶穌。耶穌「看」著他,就稱他為磯法,並且引領他成為門徒。又次日,耶穌「遇見」腓力,在祂的呼召下,他們都跟從了耶穌。緊接著腓力找到了拿但業,對他說:「摩西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我們『遇見』了。」拿但業沒好氣的回答說:「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腓力無言以對,只能對拿但業說:「你來『看』。」耶穌看見拿但業來,就指著他說:「『看』哪!這是個真以色列人。」面對拿但業的質疑,耶穌說:「你在無花果樹底下時,我就『看見』你了。」於是拿但業也信了耶穌,耶穌又對拿但業說:「因為我說在無花果樹底下『看見』你,你就信嗎?你將要『看見』比這更大的事;你們將要『看見』天開了,神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

在這一段福音始傳的記載中,「看」出現了十七次、「遇見」出現過三次、「聽見」二次。可見傳福音的秘訣首在傳的人是否「看見」「遇見」「聽見」耶穌;而領人歸主的祕訣也在於一個人是否能引領另一個人去「看見」耶穌。只有一個真正「看見」耶穌的人,才能成為一個跟隨耶穌的人;也只有一個真正能領人「看見」耶穌的人,才是一個宣教傳福音的人。

你看見了什麼?你引領人看見了什麼?對一個有心宣教佈道、廣傳福音的人是一個多麼重要的根本問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