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菁心靈捕手上課心得分享10

2018022616:16






李雅菁

 

壹.老師三個好特質

 

一、老師的言教與身教都能為學生們帶來典範。

二、老師有系統性的教導我們,讓我對輔導技巧越來越有概念。

三、老師知行合一,不僅熟知真理,還會勇於捍衛真理。

 

貳.上課心得

 

一、不合邏輯

 

我們常常因為別人犯了錯而生氣,不管是發洩出來的氣還是悶在心裡的氣,長期累積下來對自己的身體只好壞處沒有好處。這事明明是他人的錯,受損的卻是我們自己,即「用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這是不合邏輯的。但我們卻常常頑固的選擇這種方法對待自己,為何如此呢?也許是我們習慣性的思考模式,或是未立好界線。當我們接收到某個刺激時,其實刺激是中性的,這刺激進了我們的腦中與我們的信念相遇,就發生了奇妙的化學變化,而這向上與向下的發展,就在一線之隔,取決於我們的信念。只要修正我們的認知,情緒與行為就會跟著改變,這信念真的有神奇的影響力!

 

二、輕鬆引人悔改之 

 

人為了保護自己,所以學會一些防身術-心理防衛機轉,例如:死不認錯-否認。有時,當所有的證據都明顯對他不利,他仍守住最後一道防線。這怎樣都不願悔改的態度,挑戰著旁人的正義之心。身為輔導人員,我們如何鬆動這關卡呢?我們可以請個案整理自己的事件表格,讓個案自己覺察問題出在哪?為何這問題或反應,從以前到現在都沒改善,當個案發現自己原來一直重複做一些無效的事,他比較願意進入改變模式。個案願意進入改變模式時,他人說的話比較能進入到個案的心坎裡。

 

 

三、個案代言人

 

有時個案來找輔導員時,他們並不想做任何改變,相反的他們想要輔導員與他們站同一邊,支持著他們。所以個案會希望透過我們,去傳達個案自己想跟對方說的話, 也就是說,他還再使用無效的方法來處理事情。如果我們立場不堅定,陷入他的悲情牌裡,那麼我們可能成為個案的代言人,與他共依存,這糾纏不清的關係,是不健康的。

 

 

四、玩出名堂

 

密西根大學教授Fredrickson B. L. 提出正向情緒之開展與建設理論(Broaden and 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Fredrickson (2000) 認為人在正面情緒狀態最具有開展與創造性,說明正向情緒對人的重要性。那麼如何啟動正向情緒呢?最間單的方法是:「玩」。我們發現,當孩子們在玩遊戲時,那種全心全身投入、開懷大笑、全神貫注的模樣,正是啟動正向情緒的鑰匙,越玩所累積的正向情緒越多,不論在智能上、心理上、生理上、以及社交的拓展上等,都能同時提升。放心讓人玩,因為越玩越聰明,可以玩出名堂的。

 

五、父母不用教的事

 

當父母想要小嬰兒笑時,他們可以用逗趣的方式引起小嬰兒笑;當大人們板起嚴肅的表情,可想而知,小孩也高興不起來,這說明著:子女是父母一的面鏡子。正當我們為孩子整天都用高分貝的聲音與我們談話而苦惱時,應當先反省一下,我們自己的說話方式,因為這些父母不用教,孩子便自動化的加以吸收應用。這就是所謂的身教,而身教重於言教,不可不當心。父母在什麼階段,就可以帶領小孩到什麼階段,爸媽加油!

 

六、最佳選擇

 

人常常處在十字路口上,思想著該往右還是往左;該選A君還是B君,這往往得花很大的功夫才能做出選擇。選擇左邊之後,又覺得右邊比較好,這樣搖擺不定的心, 停滯不前,常常消耗個案很多能量。選擇權在個案,輔導人員可以鼓勵他,告訴個案這是你最有智慧的選擇,讓個案有自信的向前邁步!

 

 

七、耶穌洗淨你的罪

 

人是神照著自己的形象造的,所以心裡都有著善良的心。當人犯了錯,不論是小錯或是大錯;無論是故意還是非故意,或多或少都有罪惡感。這罪惡感就像無形巨大的入侵者,我們看不見它,但它卻讓我們整個人失序了﹣那人可能睡不好、會發呆、無法做其他事、想著怎麼彌補、怎麼面對別人的不舒服,心中懊悔不已。整天腦中揮之不去的,就是犯錯的情形,與被挾制的自我控告。我們不可小看這罪惡感,因為有些人一輩子都活在罪惡感下,他走不出來,不斷控告自己。輔導員該如何協助呢? 其實罪惡感最好的出路,就是悔改轉向神,相信耶穌洗淨了我們的罪,我們都成為新造的人,有了重新的人生,增添了勇氣來面對我們該負的責任。就如同「我們愛」這首歌的歌詞中:「我們愛, 因神先愛我們,
心再堅強也不要獨自飛翔,只要微笑,只要原諒
,有袮愛的地方就是天堂」。我們能不能獲得永生是神的決定,地上的法律,是要約束我們,讓我們負起該負的責任,卻無法取代神的審判權。

 

八、不能超越的愛

 

學校是一個團體生活的環境,所以班上只要有一個孩子不配合,就很容易影響整個班級。孩子常違規,就可能成為輔導的對象。當孩子接受輔導時, 輔導老師可以慢慢傾聽、同理、尊重他、發掘他的優勢等,所以他能與輔導老師成為友好關係, 孩子可能愛輔導員比班導還多,如此,孩子與班導的鴻溝也越來越大。輔導員須知個案最終還是得回到班上去適應團體生活,他的導師及同學,才是真正與他互相適應的人。所以輔導員須平衡這三角關係,輔導員與個案的關係,不宜超越他與班上師生的愛。

 

九、大力水手的菠菜 

 

小時候,看大力水手卡通,我最愛看那幕:當大力水手吃下給人能量的菠菜時,他會由一個平凡的人,瞬間變為力大無窮的勇士,之後便能去救奧莉薇或者化解危難。這也告訴我們,當個案油盡燈枯時,就算他想改變,也是有心無力。此時,輔導員可以請個案列出自己平時製作腦內啡的表格,評估什麼是最不花錢又最有效的方法。先給足了可抗壓、能引起快樂的能源,個案才有力氣面對問題。

 

叁、在信仰中基督徒最容易被挑戰的難題是

 

一、你不是有神的保守嗎?為何會遇難?

二、你不是基督徒嗎?怎麼這麼沒愛心?

三、你不是基督徒嗎?怎麼會離婚呢?

四、你不是基督徒嗎?怎麼這麼沒信心?

五、為何要十一奉獻?

六、關心事工比家人還多(例如:家人生病住院,基督徒可能選擇守主

        日)

七、舊約中的上帝為何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神?

八、你不是基督徒嗎?怎麼會論斷人?

九、為何你們不接納別的宗教?

十、你不是基督徒嗎?為何還追求地上的名利?

 

 

肆、婚姻的十大衝突

 

一、女強男弱或男強女弱(一方想控制或壓制另一方)

二、經濟處理問題

三、孩子教養態度不一

四、價值觀差異大

五、夫家或娘家的事情介入

六、家事分配不均或投入家庭的心力之較勁

七、溝通不良

八、性的關係

九、個人的工作與家庭生活的衝突

十、作息時間不能配合

十一、生活習慣

十二、休閒方式不一

十三、外遇事件

十四、做事標準不一

十五、信仰不同

 

 

伍、親子關係中最常出現的十個衝突

 

一、    課業(什麼時候寫、寫的如何、多少時間完成、成績)

二、    玩與看書(小孩喜歡玩多於看書,家長期待孩子多看書)

三、    交友情形(父母擔心孩子交到壞朋友,孩子交友重義氣、興趣同、

            談得來)

四、    吃的東西(父母擔心孩子健康的問題,但有些孩子喜歡挑食或喜歡

            吃垃圾食物)

五、    網路成癮(父母擔心孩子的視力問題及規律的生活作息,孩子一上

            網則欲罷不能。)

六、    做家事拖拖拉拉,叫不動

七、    孩子想獨立自己做決定,父母過度干預

八、    父母的期望和孩子不一,或超過孩子所能負擔時

九、    彼此意見不合,溝通不良時

十、    父母表現非理性行為或過於嚴格管教孩子時

十一、服飾選擇與外表打扮

十二、道德問題

十三、個人衛生問題

十四、孩子的責任心

十五、孩子想保有隱私權,父母認為孩子是自己的財產

十六、消費觀念不一致

十七、不服管教(挑戰權威)

 

陸、參考書目

1.心靈補手 聖經輔導訓練講義  吳維傑牧師

2.聖經 靈修版  漢語聖經協會

3、葉怡伶1、王鍾和2    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親子衝突議題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 家庭教育雙月刊第38期101年7月號